以前很多女性的傳統思維認為,只要沒有不舒服,婦科體檢就可有可無。而近年來,隨著醫學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婦科體檢可以儘早發現婦科疾病。
但在不同年齡段,女性體檢的重點是什麼?常規婦科體檢有哪些?婦科體檢報告怎麼看?下面就這些問題一一學習。
哪些人需要做婦科體檢?
通常認為,育齡期(從18歲左右開始)和中老年女性都需要做婦科體檢,無論是否有性生活。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推薦女性從13-15歲時就可以開始第一次婦科體檢,而青少年的檢查範圍取決於患者的個性化需求。我國目前沒有這方面的推薦。但個人認為婦科體檢人群應該涵蓋性生活早於18歲的青少年。
婦科體檢一般包括哪些項目
01婦科查體
通過外陰檢查、陰道窺器檢查、雙合診或者三合診進行查體,來了解外陰、陰道、宮頸、子宮、輸卵管、卵巢以及盆腔有沒有異常情況。有性生活的女性方可進行。
02陰道分泌物檢查
通常指的是白帶常規檢查,可以檢查是否存在細菌、黴菌、滴蟲等陰道炎症。反覆存在陰道炎症的女性還可以進行各種病原菌的培養。
03婦科B超
有經陰道、經腹部、經直腸三種方式,有性生活的女性可以選擇經陰道B超檢查。
主要對子宮、雙側附件以及盆腔是否存在器質性疾病進行檢查,比如子宮內膜病變,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等等。即使已經絕經、沒有異常症狀,也應每一兩年檢查一次。其中,卵巢囊腫及子宮內膜檢查應在月經乾淨的兩三天後。
04宮頸癌——TCT+HPV
在女性腫瘤中宮頸癌發病率高,指南建議21歲~65歲,只要開始有性生活的女性都要做宮頸癌篩查。
方法就是宮頸細胞學檢查(TCT或LCT)聯合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查,可以有效地發現宮頸早期病變,及時干預。打過HPV疫苗的女性仍然需要常規的宮頸癌篩查。
05選查項目
月經異常的人群也可以考慮選查性激素6項、甲狀腺功能和抗苗勒氏管激素、傳染性疾病指標等。注意有部分檢測是需要空腹抽血。
06體檢前注意事項
體檢前預約檢查時間,注意避開經期,女性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月經周期,預約合適的體檢時間。
檢查前一晚不要使用陰道藥物,避免影響檢查結果,如果在持續使用某些陰道藥物,提前告知醫生。
檢查前三天避免性生活,不要過度清洗陰道,正常清水清洗即可。
檢查當天穿寬鬆、便於穿脫的衣物。
在醫生指導下的婦科體檢很重要。但如果有任何不適,比如陰道出血、分泌物異常、腹痛等都應及時醫院就診。從青少年至中老年,建立長期持續性的、隱私的個體化女性健康管理,更有利於疾病的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婦科體檢報告裡的那些「虛驚一場」
不少女性朋友在進行婦科檢查後對體檢報告表示看不懂若出現「白帶異常」、「HPV陽性」、「宮頸囊腫」、「子宮異常回聲」、「盆腔積液」等字樣,就會被嚇得不輕腦海里立即腦補自己「大限將至」出現這些病症,真有這麼可怕?這些疾病會癌變嗎?
一張小小的體檢報告單,常常給大家帶來很多「危機感」。別著急,今天一起來學學,婦科體檢報告單到底怎麼看。
01白帶異常
化驗時常用PH值來表示酸鹼度,正常陰道排液的pH值為≤4.5,滴蟲及細菌性陰道病排液pH值上升。
體檢報告中的「+」和「-」代表著「陽性」和「陰性」。如若觀察到了滴蟲或黴菌,不論其數量多寡均用「+」來表示。但「+」只說明你感染了滴蟲或黴菌,並不說明其感染的嚴重程度。清潔度則會用Ⅰ、Ⅱ、Ⅲ、Ⅳ來表示。意思是I-II為正常,Ⅲ、Ⅳ為白帶異常,存在陰道炎症。
02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是婦科體檢報告中最常提到的詞彙,根據「糜爛」面的大小,體檢報告上常縮寫為「輕糜、中糜和重糜」。
如今「宮頸糜爛」這個名稱已經被正式取消,改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在女性的一生中,隨著雌激素水平的變化,兩種上皮覆蓋區域會發生動態變化。
「宮頸糜爛」大部分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需要結合宮頸細胞學結果來進一步判斷,如果細胞學和HPV檢查結果沒有異常,就無需特殊處理了。
03宮頸囊腫
這是在婦科體檢中很常見的現象,其往往是宮頸那氏囊腫的表現,形成的原因是因為宮頸的腺體開口被堵住,對身體不會有什麼傷害,大多不需要作進一步處理。
04HPV陽性
HPV感染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與子宮頸癌有關,低危型與發生尖銳濕疣有關。與子宮頸癌相關的高危型為16、18。HPV潛伏期為1-8個月,平均為3個月。
HPV感染是否發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接種病毒的數量和機體自身免疫力的高低。不是HPV陽性就一定是宮頸癌,需要進一步陰道鏡檢查明確診斷。
05TCT異常
如出現以上結果,這個時候通常需要進一步到門診進行檢查,確診仍然需要陰道鏡活檢和病理結果。TCT診斷提示宮頸有慢性炎症,這種炎症若是沒有症狀,不需要特殊治療。
06子宮肌瘤
5cm以下一般相安無事,據統計,30歲以上的女性約20%有子宮肌瘤,即每五個女性中就有一個中招。
「子宮肌瘤」這個詞實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癌症了!其實,此「瘤」非彼「瘤」,子宮肌瘤的瘤多數是良性的。如果近絕經期、肌瘤較小、沒有症狀,已經妊娠且肌瘤沒有發生紅色變性等情況,可以觀察等待,每3~6個月複查一次即可。
少數的子宮肌瘤還是會引起症狀的,比如陰道大量出血、痛經、小腹充盈感、尿頻等,極少數還會影響懷孕。這種情況下,還是要儘快就醫。
07卵巢囊腫
只要是卵巢功能正常的女性,B超偶爾就會發現生理性卵巢囊腫,這也是最常見的卵巢囊腫類型。
在排卵期,卵子需要在卵泡里先發育成熟再排出,就像小雞破殼一樣。在卵泡接近成熟的時候,直徑大約有 2 厘米,B超下看起來已經有囊腫的樣子啦。少數時候蛋殼不破,小雞就出不來。卵子有時候也會這樣,在卵泡里越憋越大,就會形成囊腫,不過一般 1~3 個月就會自己消失。在排卵之後,卵泡正常的變化就是會形成黃體,黃體在B超下看起來也是個囊腫,但通常只存在幾周時間就會萎縮,這時候月經也快來了。
不過,如果出現下面這些情況,那還是要進一步處理:
囊腫一直存在甚至變大,直徑超過 3 厘米;
突發劇烈腹痛,伴隨發燒、嘔吐症狀;
醫生判斷可能是病理性囊腫(比如巧克力囊腫、畸胎瘤等)。
08盆腔積液
「盆腔積液」聽起來非常可怕,其實人體的盆腔、腹腔並不全是實心的組織,腹膜、大網膜、腸管等都會分泌一些液體,這些液體通常起到潤滑和保護盆腹腔器官和組織的作用。幾乎每個女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積液,一般女性都在3厘米以下。
3厘米以下可以視為正常範圍,如果沒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如果是排卵期、月經期或者月經剛結束的時候,積液可能會略有增多,但如果沒有其他任何異常,是不需要治療的。
但是,如果有以下情況的話,就要考慮可能是病理性的,需要及時處理了:
「水位」超過 3 厘米;
伴有小腹疼痛或墜脹感;
陰道有異常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