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宮頸囊腫嚴重的嗎?到底要不要治療?以前一聽到宮頸糜爛、宮頸囊腫、宮頸肥大等等詞彙,腦里立馬浮現出了各種恐怖的畫面,畢竟這些詞真的聽起來就很恐怖,尤其是一個私人醫院常常拿糜爛來恐嚇女性,亂開藥亂收費。那麼,宮頸糜爛、宮頸囊腫嚴重的嗎?到底要不要治療?
深圳怡康婦產醫院表示我們要正確認識疾病,不要誇大也不要忽視,今天我們來重新認識宮頸
誤區一:
「宮頸糜爛」是種病,必須得治!
真相
「宮頸糜爛」:名字很嚇人,其實不是病!
「糜爛」一詞威懾力巨大,第一次聽到「宮頸糜爛」這個詞,自動腦補出可怕的畫面——「宮頸開始慢慢潰爛、發臭,進而波及整個子宮」。
其實,在國際上「宮頸糜爛」這個名詞已經被取消。而我國亦早在2008年出版的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中,取消了這個名詞,取而代之的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因為醫學發現,「宮頸糜爛」只不過是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細胞外移,與宮頸外表的鱗狀上皮相比,色澤更鮮紅。此時的宮頸看似像「糜爛」一樣,其實是因為受體內激素水平的波動而出現的正常現象。在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曾經的「糜爛」也會消失。因此,「宮頸糜爛」是女性一種正常生理改變現象,是婦科醫師對宮頸的一種描述性語言,並不能稱之為病。
被誤解多年的「宮頸糜爛」終於洗白了!雖然「宮頸糜爛」不是病,但大家仍需注意,當發生宮頸炎症時,常見的症狀如出現陰道膿性分泌物,仍應及時來醫院就診,積極治療!
誤區二:
得了宮頸囊腫、宮頸肥大,我離宮頸癌不遠了!
真相
宮頸囊腫、宮頸肥大基本不用處理!
很多人聽到囊腫,就會不由自主將其同腫瘤掛鉤。然而,宮頸囊腫,稱為「子宮頸腺瀦留囊腫」,又稱「納博特囊腫」「納氏腺囊腫」或簡稱「納囊」。
簡而言之,宮頸囊腫是在宮頸炎癒合的過程中,宮頸腺體內的分泌物被新生鱗狀上皮阻塞,粘液無法排出而慢慢聚集形成。一般小而分散,突出在宮頸表面,淡黃白色液體瀦留在腺體內形成大小不一的囊腫。大多數患者無臨床症狀,僅在婦科查體時偶然發現,無需特殊處理及治療。
那麼宮頸肥大呢?女孩子難免愛美,苗條的身材,怎能允許肥大的宮頸拖後腿!其實宮頸肥大,目前醫學上並沒有明確標準,很多時候是婦科醫生主觀覺得宮頸有點「肥」、有點「大」,可能是宮頸炎症刺激,也可能是宮頸中存在位置較深的納氏囊腫,而被「撐大」。宮頸肥大如果沒有出現不適,是完全不需要處理、不需要「瘦身」的哦~
走出了「宮頸糜爛」,繞開「宮頸囊腫」和「肥大」,可當遭遇「宮頸癌前病變」,很多女性朋友就不淡定了。在門診曾遇到一位患者,一打開診室的門,便拿著一堆報告單愁容滿面:「醫生,我得了癌症了,當地的醫生叫我切子宮!我該怎麼辦呀?」
我接過她外院的報告單,一張張翻閱,寫著:「TCT:HISL;HPV16陽性」,陰道鏡宮頸活檢報告:「宮頸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CIN II)」。於是,我便耐心解釋道:「你這個還不是癌,只是癌前病變,不需要切除子宮,只要做個宮頸小手術,絕大多數人是能治癒的。」
誤區三:
得了宮頸癌前病變,就等於得了宮頸癌!
真相
癌前病變不是癌,是可以治癒的!
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SIL)曾經的學名叫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分為CIN1、CIN2、CIN3。而如今,國際賦予它新的名字,即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和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曾經的CIN1歸為LSIL,CIN2和CIN3歸為HSIL。
其中LSIL(CIN1)不屬於癌前病變,而與HPV感染相關,90%會在2年內消退,因此處理往往是觀察隨訪。而在隨訪過程中,病變進展或持續2年以上的患者會建議治療,因為這部分患者自然轉歸的可能性小。
只有HSIL(CIN2/CIN3)才屬於真正的癌前病變。正如其名,宮頸癌前病變只是具有癌變的可能,並不是所有的都會變成癌。隨著病變進展,發展成癌的風險也逐漸增高。因此為了杜絕後患,HSIL(CIN2/CIN3)是需要積極治療的。理論上講,大約1/3到1/2的HSIL(CIN2/CIN3)患者可能自行轉歸,但大部分的患者可能維持現狀或是進展為宮頸癌。雖然HSIL(CIN3)進展為宮頸癌的幾率偏高,但理論上需要5-8年的時間,才能進展為宮頸癌。
如何預防宮頸疾病的發生?
預防宮頸疾病,最重要一點: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
希望廣大女性朋友一定要做好規範的定期檢查——「宮頸癌篩查」,也就是「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TCT)」聯合「HPV篩查」。若是出現性生活接觸性出血、非經期陰道不規則出血或絕經後出血,一定要及時至正規醫院檢查和治療!
為了保護我們的宮頸,定期做一個宮頸癌篩查!TCT和HPV檢查結果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