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需要處理嗎?不處理會怎麼樣?深圳怡康婦產醫院醫生表示,「宮頸糜爛」是個被淘汰已久的醫學概念,過去曾被認為是慢性宮頸炎的表現,後來大家發現這一觀點並不準確。
「宮頸糜爛」,確切地說應該叫「子宮頸糜爛樣改變」,只是一個用於描述宮頸外觀的術語。這種外觀可以是正常現象:
女性在青春期、妊娠期、口服避孕藥及其它一些雌激素水平較高的時期,就容易發生生理性的柱狀上皮外移,簡單來說就是宮頸管里的皮受激素影響翻到外面來了,就好像吃得太辣了嘴會腫一樣,等那一陣過去了,自然會消退回去。
但有時候,一些異常情況也能導致子宮頸呈糜爛樣外觀,比如慢性宮頸炎、滴蟲性陰道炎、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宮頸上皮內瘤變、早期宮頸癌等等。
那麼,都是糜爛樣改變,如何區分正常(生理性)和異常(病理性)變化呢?
這就需要醫生結合臨床症狀和體徵綜合分析(比如慢性宮頸炎常有分泌物增多、接觸性出血等症狀,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常伴有瀰漫性水泡),並完善相關檢查(如病原體檢查、宮頸細胞學檢查,必要時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查HPV、陰道鏡乃至宮頸活檢等項目),從而達到明確診斷或者排除疾病的目的。
再說回前面的故事,那位患者當年只是查出了「宮頸糜爛」,相關的針對性檢查有沒有完善我們已不得而知。
但據說已經做過的檢查並沒有明顯的問題,說明她很可能只是生理性的柱狀上皮異位,根本不是宮頸炎,更不是其它需要密切監測或治療的嚴重疾病。她被不正規的無良醫院欺騙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真的是慢性宮頸炎,那麼手術治療是不是就合理了?也並不是。
慢性宮頸炎有什麼表現?如何處理?
慢性宮頸炎最煩人的症狀是持續增多的粘液膿性分泌物。抗生素可能會對一些患者有用,但如果抗生素治療無效,選擇治療措施就比較困難,因為目前還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案。
一般的思路是採用藥物破壞宮頸表面產生粘液的黏膜,如果藥物無效,而症狀又實在煩人,手術破壞是最後的辦法。
慢性宮頸炎有時還會引起宮頸肥大和納氏囊腫,這不是大問題,如果沒有明顯症狀的話可以不用治療。
炎症的反覆刺激有時候也會導致宮頸息肉,息肉發生惡變的幾率非常低[8],但如果息肉過大(≥3cm)或者有症狀(如出血等)或外觀不典型(有惡變可能)的,則需要手術摘除並進行病理檢查。
說完慢性宮頸炎,我們來說說急性宮頸炎。
急性宮頸炎是什麼疾病?
急性宮頸炎常見的病因是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體感染,細菌性陰道病、陰道毛滴蟲感染、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等有時也會導致急性宮頸炎。
另外,直接接觸宮頸的物品如保險套、衛生棉條、陰道用藥或者陰道洗劑等偶爾也會導致非感染性的急性宮頸炎症。還有些急性宮頸炎症無法確定具體原因。
急性宮頸炎的典型症狀為膿性或者黏液膿性白帶,因為炎症使宮頸黏膜變得充血脆弱,一碰就會出血,所以急性宮頸炎也會表現為月經間期、同房後有點滴出血或者血性分泌物。
另外,視致病原因和症狀嚴重程度不同,急性宮頸炎也可以伴有尿頻、尿急等尿道刺激症狀、分泌物刺激導致的輕度外陰陰道不適等,有些急性宮頸炎還會和陰道炎、盆腔炎同步發病。
急性宮頸炎如何治療?
了解了以上背景知識,治療急性宮頸炎的思路也就很清晰了。如果是能明確病原體的急性宮頸炎,就針對具體的病原體進行針對性的用藥治療。
如果致病的是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陰道毛滴蟲等可以通過性生活傳播的病原體,性伴侶也要同步治療,雙方療程結束前都要避免性生活,以免交叉感染影響治療效果。
為防復發,感染這些病原體的人還需要在痊癒後3~6個月進行複查。如果有合併陰道炎或盆腔炎,則需要同步抗感染治療。
對於沒有明顯病原體的宮頸炎,治療方案還存在爭議。有的醫生傾向於直接予以覆蓋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體的經驗性用藥,以免持續感染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有的醫生則認為可以先密切觀察,消除可能的非感染性致病因素,看是否能自然好轉,如果沒有明顯好轉,再進行經驗性用藥。
如果急性宮頸炎的致病原因已經消除,但仍然長期存在異常症狀(三個月以上),就要考慮為慢性宮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