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現分泌物有異味時,很多人會感到擔憂,甚至認為是因為沒有清潔乾淨而產生的。然而,儘管每天清洗,依然可能出現氣味異常的情況。那麼,陰道分泌物帶異味到底是什麼原因?需要去做檢查嗎?
不少女性秉持著講衛生的好習慣,一天不落、認認真真地用清水或私處護理液清洗外陰,滿心以為能杜絕異味。可現實是,異味根源常在陰道內部。陰道本是個微生態環境,乳酸菌等有益菌群和諧共生,維持著酸性環境,藉此抵禦外界病菌。一旦平衡被打破,單靠外部清洗無濟於事。
像經期時,衛生巾密不透風、悶熱潮濕,給細菌滋生大開 「方便之門」;
性生活前後若清潔不當,外來細菌、真菌順勢侵入;
甚至連作息紊亂、壓力過大引發的內分泌失調,也會波及陰道菌群,讓異味悄然滋生。
小敏是位高三學生,學業壓力如山,熬夜刷題是家常便飯。近來她總聞到下身有股淡淡的魚腥味,雖說每天睡前都清洗,可異味愈發濃烈。原來,長期作息不規律,雌激素分泌失調,陰道乳酸桿菌 「戰鬥力」 削弱,加德納菌等厭氧菌大肆繁殖,產生胺類物質,才有了這股惱人異味。
陰道分泌物異味檢查絕非可有可無。白帶常規首當其衝,醫生輕點取樣,顯微鏡下便能洞察白細胞、線索細胞、黴菌孢子、滴蟲等蹤跡。白細胞增多,預示炎症來襲;線索細胞扎堆,細菌性陰道炎嫌疑大;若瞅見黴菌 「真身」,黴菌性陰道炎無疑;滴蟲張牙舞爪,滴蟲性陰道炎找上門。陰道微生態檢測更是 「高階操作」,全方位掃描菌群種類、數量及酸鹼值,精準評估陰道生態健康度。
王姐產後惡露排淨不久,私處散發濃烈臭味,自行清洗毫無效果。白帶常規一查,滿視野線索細胞,確診細菌性陰道炎。經規範用藥、調整護理方式,異味很快消散。設想若沒及時檢查、盲目自治,炎症遷延,宮頸、盆腔都可能受累。
忽視異味、拖延檢查,小隱患極易釀成大災禍。陰道炎若肆意發展,上行感染可致宮頸炎、子宮內膜炎,引發腹痛、月經紊亂,甚至波及輸卵管,為受孕設下重重阻礙;慢性炎症反覆刺激,還可能增加患癌風險,絕非危言聳聽。
發現陰道分泌物異味,別難為情、別耽擱,速去正規醫院掛婦科。檢查前遵醫囑停用藥、避開經期;檢查時放鬆身心,配合醫生操作。確診後按方案用藥,治療全程忌性生活、保持私處透氣乾爽,定期複查確保痊癒。